1988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獨立建國是溫和、彈性、現實的政治決定 ( 11/19/88)

鄭南榕

「我們要的是和平,一個各方面立足點平等的和平。」十一月十五日凌晨,巴勒斯坦人從散處各地的難民營中站起來,集合起來宣佈獨立建國。這是阿拉法特領導下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經過二十四年的奮鬥懈,在尋求民族解放運動中所建立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阿拉法特的立場堅定而明白。他指出,巴勒斯坦人不是一群難民,他們屬於一個國家。只有一個和各國平等往來的巴勒斯坦國,大家才能在一個平等的立場上尋求和平。他說,獨立建國之舉,是溫和的、彈性的、合乎現實的政治決定。他甚至提到:「希望大家明白,我永遠可以重新走回阿拉伯民族會議(以游擊戰否認以色列生存權)的老路,如果這種溫和手段行不通。」

在宣佈獨立建國的同時,阿拉法特亦表示他們將放棄摧毀以色列國的傳統立場,進而根據一九六七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二四二號決議案,一方面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一方面主張以色列自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佔領區撤軍,將該地區交給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這個沒有國土、沒有疆界、沒有國民,似乎建立在荒謬之上的巴勒斯坦國,即使已在數天之內獲得回教世界諸國的承認,但是面對猶太人活躍異常的西方列強,我們可以預見她仍然前途多艱。不過,阿拉法特的說法是對的。從一個出沒各地難民營,充滿仇恨及報復情緒的恐怖游擊隊,提昇為一個有主權人格,充滿自尊心的獨立國家,確實代表著他們將朝向一個更溫和、更彈性、更實際的路線。「而這正是西方多年來鼓勵我們走的路。」阿拉法特甚至這樣說。

巴勒斯坦人的獨立建國,恰在「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發起「台灣新國家和平改造運動」的前夕,確實是令人感到萬分鼓舞。

他們是一個流落散處各地的難民營合組成新國家;我們是一個被外來殖民者囚禁在牢籠?媯S待建立的新國家。他們拿鄰近各國的難民護照;我們拿的是沒有人承認的護照。像是沒有「演員證」的龍套角色,彼此走遍世界舞台,都找不到一點立足之地。

台灣人民和巴勒斯坦人一樣,在二次戰後即淪為「難民」,彼此即不斷為尋求自己的國際人格奮鬥不懈。在這四十年中,證明了人們仍可以在沒有國際人格的荒謬狀態當中站立起來,建立一個有尊嚴的國家。從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受到國際間的默認,接著阿拉法特受邀到聯合國大會發言,到今天的獨立建國,擺脫「難民」色彩,巴勒斯坦人已經向前跨了一大步。

台灣人民的奮鬥也一樣動人,從早期島內志士紛紛落網,到六十年代海外台灣人民風起雲湧的獨立建國運動,以至於今天在島內大倡「新而獨立的國家」,四十年來台灣人民追求獨立的奮鬥薪火不斷,而且在國際間台灣人民的意願亦受到相當的重視。甚至海外台灣人組織已經能透過「遊說」或其他政治活動方式,影響各國對台政策的制定。

從許多跡象來看,台灣人民獨立建國的希望,並不會輸給巴勒斯坦人民。

然而,巴勒斯坦國的建立,對台灣人民絕不只是一種精神上的鼓舞而已。她其實給我們意義重大的啟示。

許多對台灣獨立感到憂慮惶恐的人,總認為獨立將立即帶來內部動亂與外來侵略的危機。反對獨立的人,更不斷挾敵自重,口口聲聲恫嚇說獨立是中國武力侵台的藉口,以致獨立運動遲滯不前。但是,阿拉法特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思考的角度。他告訴我們,獨立建國才是和平的開端,是從激烈的恐怖遊擊主義回到理性溫和的政治談判路線。這才是一個令人從徬徨憂慮中豁然醒悟的當頭棒喝。

如今我們要認清了。獨立不是禍源,相反的,獨立才有希望,獨立才能開始作一切溫和、彈性及實際的事。獨立了,我們才能改造內部,修和外交,才能出頭天。

再引一段本社出版的「風起雲湧──海外台灣獨立建國運動」一書中,一段令人感慨萬千的片段。「(一九六一年)八月四日是星期五,那天上午,在聯合國大廈對面第一街和第四十二道的交角,站著十九個掛著抗議牌標語的台灣人。『台灣人?台灣在那?堙z過路的美國人搞不太清楚的問……。」這就是沒有國格的殖民地人民悲哀的寫照。我們應該仔細體會阿拉法特宣佈的意義,記取這個教訓,讓我們也先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

資料來源:自由時代週刊第251期1988.11.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