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
在開放黨禁,開放外匯禁制之後,開放海峽兩岸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往來,漸漸成為大眾關懷的中心議題。尤其在蔣政權開放香港為觀光第一站之後,此種趨勢更為明朗。
據八月十四日各報報導,蔣政權正研擬基於人道原則及文化接獨原則,適度開放海峽兩岸的民間接獨。其中關於後者,新聞局正研究開放部份中國出版品及中國風光和文化的錄影帶公開銷售。關於前者,則有關方面也考慮開放台灣人民前往中國探視。而且在此一政策明朗化之前,曾前往大陸者,原先有三年內禁止出境的懲罰,如今則縮知為兩年。
蔣政權再作這一次的讓步,其作風和在此之前的開放黨禁、解除戒嚴、開放外匯都有其一貫的軌跡。它們都是在強大而持續的社會壓力之下,做勉強的讓步,而且預留下將來「收放由心」的餘地。這種手法一再重覆,終將自食惡果,然而我們還是不能不即早把它點破。
蔣政權的大敗筆,在於他一向喜歡「立法從嚴」,給自己留下後日「收緊網子」的餘地。從選罷法、國安法、以及草擬中的集會遊行法,我們都看到他把開放和進步等等口號搞得滿天雲彩,卻又在矇矇矓矓當中遍地撒下隱蔽的禁制與封鎖。然而在洶湧的社會壓力之下,他往往不能得逞,只好一退再退,「執法從寬」,搞得自己顏面無光。
這個惡性循環,明顯地在赴中國探親、觀光、交易等所謂「三通」一事上還要重演。事實上,近年來,每年至少有四、五萬台灣人前往中國,而蔣政權卻不能也不敢限制這些人出境。蔣政權面對這個趨勢,實在不如撒手不管。如果再研議出什麼無法執行的法令,徒然是自取其辱而已。
此外,我們也建議一些對中國存有幻想的台灣人民,利用目前開放港澳觀光的機會,前去中國看看。就如一位著名的旅美文人所說,這種「中國結」就像是「發天花,人生總要發一次的。發了就免疫了。」一些台灣人民,在島內受蔣家的氣,出了國又為了蔣家在世界各國的臭名而吃足了「無國際人格」的苦頭。部份人士難免對中國油然生出依靠「強大祖國」的念頭。這些人應該去看一看現在的中國。然後他們才能瞭解為什麼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之間,只有擺脫中國宣告獨立,才是台灣人民唯一的活路。
資料來源:自由時代週刊第186期1987.8.2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