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觀點〉

〈台灣觀點〉 ( 4/27/06)

胡慧玲

四 月七日是鄭南榕逝世十七周年紀念日。當天,陳水扁總統親臨鄭南榕紀念館致意,親朋好友隨後又到金寶山墓園鞠躬,有些人選擇自行沐浴齋戒以敬悼,有些人把二 月二十八日和四月七日兩天,當成台灣的國殤日,禁食禁語默哀。因為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曾經一夕間,大幅提高台灣的歷史溫度,數年間,大幅改變某些人的人 生走向。鄭南榕其人其事,具有時代性,又具特殊性,豐富多彩,驚心動魄,是台灣人民的集體記憶,民族文化的共同瑰寶,除了在政治領域造成影響,理應編入教 科書,並於文學、音樂、戲劇、繪畫等藝術範疇,繼續發生效應,產生化學變化,誕生動人的作品。但是若以如今兩千三百萬人口而言,知曉鄭南榕事件,始終縈懷 難忘的,比例其實不高。

根據中文版維基百科全書,鄭南榕條目的記載如下:

鄭南榕(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台灣的政治評論家、政論雜誌出版家、以及政治異議份子。為抗議國民黨政府對言論自由以及台灣獨立的箝制,於四十三歲自焚而死,被某些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尊為「台灣建國烈士」。

鄭 南榕祖籍福建福州,生於臺北市,後來遷居宜蘭,曾就讀成功大學工程系一年、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一年,1968年轉入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就讀,但因堅持不 修國父思想課程而未能畢業。1981年後開始成為自由作家,在當時的黨外雜誌上寫稿。1984年3月12日創辦《自由時代週刊》,該雜誌社的口號是「爭取 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全力鼓吹民主自由在台灣的開展。1986年並發動「519綠色行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行戒嚴三十九年。

1987 年四月在臺北市演講,公開主張台灣獨立「我是一個外省囝仔,我主張台灣獨立。」。1988年12月10日,在其所發行的雜誌上刊出許世楷所撰寫的《台灣共 和國憲法草案》,12月底被控以妨礙公務、妨害自由等罪。1989年1月21日,鄭南榕收到「涉嫌叛亂」傳票。同月27日,他公開宣佈「國民黨抓不到我的 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而開始在他所辦的雜誌社裡展開七十一天的自囚行動。4月7日,國民黨當局採取行動準備拘捕他的時候,他即自焚。

維基百科全書的鄭南榕條目,全文四百七十字,並不長,但每一句每一段,都隱含轟轟烈烈,扣人心弦的時代精神和兒女情緣。有人稱他是「台灣建國烈士」,是的,他當然是;但他不只這樣。當我們把時間軸拉長,回歸人性的基本面,考察校準,應會發現,鄭南榕的啟示,不只如此。

他 喜歡孟子,辦雜誌時,以孟子的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題以自勉;他的獄中日記寫著,「如果台灣政治問題不解決,早出牢與晚出牢並無差別,台 灣本身就是個大監牢,被戒嚴令牢住了。」所以戒嚴令一天不解除,他一天不出國。他的獄中日記又改寫歐洲古諺,「「當哲學家被處死之時,山河都將流淚」,彷 彿預告了他的決心和命運。但他又念茲在茲,繼續自勉勉人,說:「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是我們是好國好民。」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我們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實踐自己的信仰,護持自己的鄉土,別忘了鄭南榕的啟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