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7日 星期四

走出文化救贖的第一步 ( 5/3/06)

走出文化救贖的第一步 ( 5/3/06)

鄭南榕


走出文化救贖的第一步
原住民拆除吳鳳銅像事件的省思 鄭南榕 1988.1.7

在一九八九年的降臨即將讀秒之際,台灣的原住民以果敢而堅決的行動,拆除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為島上人民示範「除舊佈新」的時代意義。

八八年最後一天,來自全島十一族的十餘位原住民,在長老教會及民進黨人士的配合下,將嘉義市火車站前的吳鳳像拆毀。由於銅像材質堅硬,加上當地近百名警力強干涉,使拆除工作橫生波折;但是他們鍥而不捨,以鋼索、電鋸及加足馬力的民進黨宣傳車,合力拖倒吳鳳銅像,使這具代表「大漢沙文主義」的統治象徵,登時四分五裂,狼藉滿地。

對於原住民的這一壯舉,我們應該喝采與羞慚。喝采的是,他們為了維護原住民的尊嚴,以實際行動粉碎日本人一手捏造、國民黨發揚光大的「吳鳳神話」,這是原住民的光榮。羞慚的是,同是統治象徵的蔣介石銅像,全島數以萬計,台灣人民不僅安之若素,而且敬禮如儀,正是我們這些被統治者的悲哀。

其實原住民拆毀吳鳳銅像的行動,並不能孤立來看。除了具有粉碎統治象徵的政治意義以外,更重要的,這是對於大漢沙文主義的文化迫害,所做的一種悲壯抗爭。如果我們不了解原住民文化在漢人文化的全面侵蝕下,瀕臨滅亡的危機;如果我們不知道原住民在漢人社會中,如何遭到百般剝削與歧視,我們便無法體會原住民在粉碎吳鳳銅像的那一刻,內心油然而生的民族尊嚴感。在原住民精神普遍失落的八十年代,他們所進行的一連串與吳鳳神話的抗爭,其實只是走出文化救贖的第一步而已。



對於原住民的悲劇命運,漢人無論如何必須負起最大的責任。漢人對原住民的壓迫,歷久經年,如今且愈演愈烈。我們很難想像,八十年代的今天,島上的漢人社會還依然對為數四十萬的原住民,進行上自精神的信仰下至勞力與肉體的剝削,使他們的語言面臨斷層威脅,人格蒙受空前異化。原住民何辜而遭此命運?

然而,如果我們更深入反省,則又發現極其弔詭的事實。那就是台灣原有的漢文化,竟然也面臨與原住民文化相同的命運!在「大中國沙文主義」的全面侵蝕下,台灣文化目前也遭逢空前的危機。這種種文化危機,導致一九八八年的台灣文化現象,在五色繽紛之外,顯得異常空洞而浮泛,而這又與整個政治氣候息息相關。我們不妨以蔣介石銅像為例,以蔣介石、蔣經國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於一九四五年敗退佔據台灣之後,不僅在政治上對台灣人民實施高壓統治,而且在文化上,以「大中國主義」的心態自居,以「發揚中華文化」自許,並全面對台灣文化進行有計劃的壓抑與破壞。於是,台灣人民的母語不僅在官方刻意打擊之下,面臨斷層的嚴重威脅;台灣人民的人格更蒙受前所未有的馴化、矮化與奴化。對於國民黨外來政權而言,蔣家不僅是神話統治、個人崇拜的政治象徵,而且更是其「大中國主義」的文化圖騰;因此全面戳破蔣家神話、全面拆毀蔣介石銅像,實際上也是台灣人民走出文化救贖的第一步而已。

老實說,台灣在文化方面的腐敗並不亞於政治,但卻鮮少有人加以反省,予以重建。教科書上的中國文明固然死去久矣,如今影響我們最烈的,無寧是中國文化最陰暗、最墮落的一面。至於台灣本土的文化:原住民文化凋蔽不堪,客家文化日漸消蝕,河佬文化則是日墮落。我們很難想像,如果國會全面改選之後,甚至於台灣獨立之後,台灣仍然迷信充斥、謊言當道、賭博橫行、人心沈淪,這將是什麼樣的諷刺局面?

我們並不是排斥任何外來的文化,但是應當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我們反對島上現存的任何文化集團,對其他文化集團進行壓抑與剝削,這是我們的基本信念。而更重要的,是認清本土台灣文化當前的困境,並痛下針砭,期能新生,這是比政治改革更加艱鉅的工程,但卻是無法迴避的責任。

原住民拆毀吳鳳銅像,讓我們具體地看到文化壓迫地看到文化壓迫與文化抗爭的縮影。在漢人強勢文化的壓迫下,拆毀行動其實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也許我們應該捫心自問:同樣是人,同樣是國民黨政權下的被統治者,同樣是「大中國主義」下的犧牲者,台灣的漢人為何還對原住民如此不仁?痛定思痛,讓我們就從一九八九年開始,捐棄文化集團的成見,與他們共同攜手,致力建設一個有性尊嚴與民族平等的台灣新文化吧。

資料來源:1988.1.7,38卷,258期,頁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