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詹益樺殉道二十周年特展

來無張遲,去免相辭!

-美好的種子 詹益樺殉道二十周年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草根黨工詹益樺在總統府前,飛身撲向蛇籠,引火自焚。那天是建國烈士鄭南榕出殯的行列,被軍警的蛇籠、拒馬和水柱阻隔至介壽路(現在的凱達格蘭大道)與公園路口,詹益樺點燃預藏在黑色喪服裡的汽油背包,追隨鄭南榕的腳步,壯烈地在總統府當時統治集團的禁地前自焚。
那是個霪雨不斷的日子,上萬人和車隊,護送著鄭南榕的靈車,從士林廢河道走向總統府前廣場。負責總統府安全的軍警早已在公園路口架設鎮暴車和拒馬,出殯行列的前哨人員尚未接近蛇籠,就被鎮暴車的水柱衝開。採訪記者、攝影記者、街頭黨工們都被淋得全身溼透。
但是仍有黨工拿著大麻繩和棉被,企圖去拉開蛇籠,突然有一位穿黑色喪服的人,衝向蛇籠,他的身上著了火,仍然飛身撲向蛇籠。他的臉和身軀,在不到半分鐘之內,立即發黑。這個動作來得太突然,連鎮暴車的水柱也嚇停了。
在場的人,都大聲高喊:「快噴水救人啊呀 」但是鎮暴車內卻在數分鐘後,火燼快熄才噴水。
詹益樺曾是自由時代雜誌社志工,後來到高雄縣農權會當草根工作者,機場事件他為聲援許信良的返鄉行動,被軍方拘提毆打,事後他曾說過:「我發誓不再讓國民黨這樣的侮辱,再次發生在我身上。」他不但出庭作證軍方打人,也寫下「自白書」和「遺書」,同時和家人與過去「訣別」。
蔡有全、許曹德因「台獨案」被捕後,詹益樺全程參與蔡、許的「新國家運動」全台行軍。
一九八八年「五二0」農民上街頭抗議,在立法院和國民黨中央黨部前的中山南路受阻,指揮車上的林國華等人遭到鎮暴警察毆打、逮捕。詹益樺就是當時拆下立法院招牌的急先鋒,那天他再度頭破血流。
鄭南榕自焚後,詹益樺就想追隨其後,再一次以行動突破台獨禁忌。他的朋友後來找出他事先留下的遺書,寫著:「來無張遲,去免相辭!」


詹益樺殉道二十周年特展
 時間:2009.5.19~7.18
 地點:鄭南榕紀念館(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11號3樓)
 網站:
http://www.nylon.org.tw


詹益樺殉道二十周年追思會
 時間:2009.5.19 下午三點
 地點:嘉義竹崎鄉親水公園詹益樺紀念銅像(台三省道竹崎大橋旁)
 聯絡人:戴振耀(0920232786)





攝影者:潘小俠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中小學校人權教育校外教學教案頒獎典禮

中小學校人權教育校外教學教案頒獎典禮暨
「台灣中小學人權教育現況」座談會

為配合今年為聯合國人權學習年,鄭南榕基金會舉辦第一屆全國「中小學校人權教育校外教學教案」競賽,以推動人權教育從小紮根,並鼓勵各人權教案利用在地的人權歷史地點出發,讓學生從認識鄉土的人權地點開始。教案競賽吸引全國各中小學校教師參與,甚至遠到高雄、花東地區皆有參賽者報名參加,可見台灣的人權意識念已漸漸普及,但是適當的人權教案卻是相當缺乏。

今年為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暨鄭南榕基金會成立十周年,鄭南榕基金會的成立,是為了紀念鄭南榕宣揚言論自由的理念,並促進台灣意識的覺醒,以推動台灣文化的振興。因此,本會將藉「中小學校人權教育校外教學教案徵選競賽」,逐年累積優良人權教案成為資料庫,讓更多的教師能在台灣沈重的人權歷史路途上,有更豐富、多元、適當的教材讓學生們學習,以推動台灣人權教育的普及。

1.主辦單位:鄭南榕基金會
2.時間:4月25日(星期六)下午兩點-五點
3.地點:鄭南榕基金會(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11號3樓)
4.流程

14:00-14:05 開場 主持人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楊長鎮
14:05-14:20 貴賓致詞
14:20-14:40 頒獎
1440-1500 教案發表 推薦獎 發表人:台南安順國小陳稟、曾桂鳳、黃美華、蔡采勳
1500-1630 「台灣中小學人權教育現況」座談會

得獎名單
推薦獎:
一名,獎金50000元:
台南安順國小陳稟、曾桂鳳、黃美華、蔡采勳-化作春泥更護花

高中組
首獎一名,獎金15000元
台北市復興高中郭文瑛、蔡銘晃-Freedom is not free(鄭南榕基金會)
優選二名:獎金5000元
台東女子高中周威同-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言論自由」
台北市復興高中郭文瑛、蔡銘晃-走進二二八的時光隧道(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教案)

佳作一名,獎金1000元
鼓山高中高惠娟-228紀念日人權教學(高雄市228和平紀念公園)


國中組:
首獎一名,獎金15000元
台南下營國中楊孟勳-遇見預見(鄭南榕紀念館、殷海光故居、蔡瑞月舞蹈紀念館、義光教會、二二八紀念館)


優選二名,獎金5000元
雲林麥寮中學廖哲強、邱凱彬-樂生院的變遷-從時間、空間、社會看人權議題(樂生院)
台南新興國中劉雨家-捍衛人權算我一份(二二八、鄭南榕基金會、台灣人權景美園區」


佳作二名,獎金1000元
高雄左營國中洪再興-我的美麗與哀愁(美麗島人權教育高雄捷運行)
新竹市立南華國中許耀升-人權你我他(桃園縣二二八紀念館)


國小組:
首獎一名,獎金15000元從缺

優選兩名,獎金5000元從缺

佳作二名,獎金1000元
花蓮縣崙山國小王雪花-霧社事件紀念公園
高雄港和國小郭怡君、楊琇媖、吳麗媚、劉育豪-關心「殤」心,遠離傷心(高雄工殤紀念碑)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象鼻子日記】第一集:大象與甘蔗





~象鼻子日記第一集~

在獄中第三十天的生活,還是沒辦法習慣
家裏送來了甘蔗,卻還是吃完了。
超喜歡、超喜歡甘蔗的啊……

象鼻子日記blog:
歡迎留言給大象~

http://diary.blog.yam.com/NylonZoo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論壇「透視台灣言論自由新威脅」

自由時代 「好國好民-紀念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專刊」





歡迎至鄭南榕紀念館╱基金會免費索取
或附回郵信封( 印刷品掛號40元)寄至本會


鄭南榕紀念館╱基金會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上午十點至下午五點

地址: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11號3樓

(近捷運木柵線中山國中捷運站出口)

電話:02-25468766

紀念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老友黃華絕食行動

說明:1988年黃華與鄭南榕一起推動「台灣新國家運動」,當時他們並肩作戰跟許多同志一起奮鬥,黃華時時感受到鄭南榕的堅定意志,為了台灣的民主自由,鄭南榕自焚前,前一晚還與黃華談到如何推動台灣新國家運動,這些影像在黃華腦海裡歷歷在目,就像昨日的事情一樣。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後,黃華決定延續鄭南榕的意志與理念,重新發起台灣國家運動,完成鄭南榕的遺願。

一、時間: 2009年4月7日14:00開始至4月14日(黃華全程絕食)

二、地點: 自由廣場(台北市中山南路)

訴求:

l .重新發起台灣國家運動

2.發動「反對CECA、ECFA」行動

三、活動流程:(4月7日)

(1)14:00~15:00絕食記者會

(2)15:00~ 16:30

(A)「台灣國家運動組織」成立大會【簡稱「台國組織」】
(B)討論過後通過”成立宣言草案”
(C)討論通過「反對CECA、ECFA」活動案

(3)16:30「反對CECA、ECFA」活動開始
(A)黃華絕食一周
(B)支持者參與靜坐
( 4 ) 19:00~21:30鄭南榕殉道20週年追思紀念晚會(鄭南榕老朋友追思)

※ 歡迎各界團體到自由廣場一起聲援,大家可以用唱歌發表演講的方式,讓我們用非暴力 的力量讓台灣人重新團結起來。
如果想要加入聲援可以上 台灣國家運動組織-黃華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newcountry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東京舉行鄭南榕追思會 日文版紀錄片首播 ( 4/7/09)
四月五日週日下午,於東京都文京區市民中心,由鄭南榕顯彰會舉行在東京的第五回鄭南榕追思會,會中首度播放日文字幕版的鄭南榕殉道二十週年紀錄片「焚」。除播放紀錄片外,並以台灣問題演講會方式表達對鄭南榕之追思。
紀念會主要參與者與主辦者皆為關心台灣之日本人,全程以日語進行。一開始由鄭南榕顯彰會會長宗像隆幸致詞,敘述如何結識鄭南榕。葉菊蘭、鄭竹梅之演講由日文翻譯向與會者表示二十年對家屬之意義與感謝。前駐日代表許世楷夫婦專程到場表達追念。現任東京都議員吉田康一郎亦全程與會追思。
今年東京追思會以專題演講方式,表達悼念之意。會中由鄭南榕顯彰會會長宗像隆幸、岡崎研究所副理事長川村純彥發表「日台命運共同體的意味」、「日台關係的戰略重要性」專題演講。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鄭南榕殉道20週年追思晚會」

活動時間:4月6日下午6點半開始
活動地點: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音樂台

鄭南榕出生於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那一年,他之所以強烈主張台灣獨立,並且不惜以身殉道,都和二二八事件有關。1987年他發起二二八和平促進會,並在台灣各地遊行演講,要求查明二二八事件真相,平反冤屈,與族群和解。1989年4月7日,鄭南榕因於「自由時代周刊」上刊登「台灣共同國新憲法草案」被判「叛亂罪」,而以自焚的方式,捍衛100%的言論自由。
二十年後,我們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追思,並由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表演由美國人權舞蹈大師Eleo Pomare以1989年鄭南榕自焚事件為背景的所創作「那個時代」舞碼、播放由陳麗貴導演以黑白色彩及對話的方式呈現,並以鄭南榕表達「我叫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的片段貫穿的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紀錄片-「焚」,以重新發刊被停刊、查禁最多次(52次)的周刊-「自由時代周刊 好國好民-紀念鄭南榕二十周年紀念專刊」。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鄭南榕殉道20周年系列活動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 2009/4/5
鄭南榕殉道20年人權重生



鄭南榕生前留影。(鄭南榕基金會提供)


記者李欣芳╱專題報導

今年四月七日,鄭南榕殉道二十週年,綠營及本土派人士擴大紀念焚而不燬的台灣魂鄭南榕,鄭南榕基金會結合民進黨、海外台僑展開海內外追思,六日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園舉辦千人追思會,七日將赴金寶山墓園追思,並規劃全面建置國家人權紀念網路。

主張台灣獨立的鄭南榕,當年對抗國民黨政權侵害自由與人權,成為追求言論自由的殉道者。他自焚的地點,就是生前經營的自由時代雜誌民權東路三段原址,如今是鄭南榕紀念館,開館已邁入第十年。


將建置國家人權紀念網路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楊長鎮指出,民進黨執政時期,推動設立國家人權紀念館,卻因泛藍全面杯葛而胎死腹中,有鑑於此,鄭南榕基金會要建置國家人權紀念網路,包括已透過Google map平台,登錄設置包括鄭南榕紀念館等台灣人權記憶地點。

楊長鎮強調,盼藉由台灣人權地圖,讓大眾了解台灣許多角落曾經發生侵害人權事件,或感人的人權抗爭故事,第一階段建置一百個人權記憶地點。

鄭南榕基金會也建置了Palakuan.org這個台灣社運界和進步公民的社交網站,啟動網路上的社會運動平台,透過這個網路平台,強化社運界的互動與串連,鄭南榕紀念館也進一步規劃在網路世界知名的Second life上建立3D虛擬的鄭南榕紀念館,讓全世界網友可如身臨其境訪問該館。


推動自由時代雜誌數位化

鄭南榕自一九八四年三月創辦自由時代週刊,系列週刊共出版三百零二期,創下被查禁和停刊數最多的紀錄,鑑於週刊當時屢遭查禁且發行量有限,使國內外各學術及研究機構多難以典藏收錄,基金會正規劃推動自由時代系列雜誌數位化重現的工程。

鄭南榕基金會也自今年起,每年三月舉辦中小學人權教案徵選活動,逐年累積人權教案資料庫,做為國內推動人權教育的基礎建設。

當年鄭南榕為追求言論自由殉道,他燃燒自己,照亮台灣的自由之路,這段歷史,對時下不少年輕人來說,仍顯陌生,因此,今年包括扎根人權教育、建置國家人權紀念網路以及擴大追思鄭南榕的相關活動,格外引發矚目。


鄭南榕堅持100%言論自由

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因刊登許世楷教授的台灣新憲法草案,遭國民黨執政當局控以叛亂罪嫌,當天清晨在軍警重兵鎮壓,強行闖入雜誌社拘提時,主張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他自焚身亡,震驚全國。

鄭南榕出生於一九四七年,即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那一年,他是外省人,強烈主張台灣獨立。二二八事件及那個肅殺的年代深深影響他的一生,不惜為追求言論自由而自焚。

一九八四年初,鄭南榕為了辦雜誌並對抗當時警備總部的查禁,登記了高達十八張執照,同年三月十二日,自由時代終於突破當局的言論封鎖與政治禁忌而誕生。

自由時代週刊揭發許多當時的政治黑幕,共出版了五年八個月,一直到鄭南榕自焚後半年才結束。當年因刊登台灣新憲法草案被控叛亂時,鄭南榕誓言「國民黨只能捉到我的屍體,不能捉到我的人」,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六日起,他開始自囚於雜誌社總編輯室內。

鄭南榕在總編輯室桌下擺了三桶汽油,用膠帶黏著一只綠色打火機,雖然雜誌社有義工日夜駐守防範軍警強行拘提,但四月七日清晨,大批軍警要闖入雜誌社時,鄭南榕在總編輯室引火自焚,結束七十一天的自囚,為堅持自由思想殉道。 (記者李欣芳)




蘋果日報 2009/4/5



鄭南榕基金會昨在鄭南榕紀念館以舞蹈、音樂、詩歌朗誦紀念鄭南榕(左圖,鄭南榕基金會提供)自焚20周年。蕭靜文舞蹈團演出《那個時代》,舞者在象徵鄭南榕當年自焚的房間鐵籠內,舞出鄭在威權時代,爭取言論自由的掙扎與犧牲(右圖)。

文╱顏振凱˙圖╱張良一




中國時報 2009-04-05

台灣人權地圖 Google一覽無遺


【何醒邦╱台北報導】



 ▲鄭南榕基金會透過Google map平台,邀請人權工作者執筆,將人權記憶地點編撰成「台灣人權地圖」。圖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劉宗龍攝)

 你去過「二二八原爆點」、「高一生故居」嗎?你知道彰化仁和宮與蔗糖的歷史嗎?

 台灣許多角落都曾發生侵害人權,或令人感動的人權抗爭故事,但地點多為社會所遺忘。今年初,鄭南榕基金會透過Google map平台,邀請人權工作者共同執筆,將這些人權記憶地點編撰成「台灣人權地圖」,讓網友以地圖來閱讀台灣人權,短時間即吸引上萬人瀏覽。

 目前地圖上已有一百多個點,每個點都有一段人權故事。除較為耳熟能詳的各地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紀念碑及追求言論自由而自焚的鄭南榕紀念館、綠島人權園區等「政治人權」故事外,還包括「殖民地時代人權」,如二次大戰後,同時弔祭台灣日本兵與日本人的台中寶覺寺;見證台灣人民自主力量興起的北縣貢寮鹽寮抗日紀念碑;蔗農挑戰日治糖業制度,拒絕採收,因而引爆衝突的彰化二林仁和宮。

 「原住民人權」,如紀念嘉義阿里山鄒族勇士高一生,於二二八事件中奉獻與犧牲的高一生故居;蘭嶼達悟族人發出怒吼,在蘭嶼本島推動「反核廢、驅惡靈」運動的蘭嶼核廢料場。

 「宗教人權」,如為爭取信仰與言論自由而奮鬥的《台灣教會公報》社址?台南市長老教會公報社;「勞工人權」,如代表社會對工作傷害者肯定、追思的高雄勞工公園工殤紀念碑;代表「醫療人權」的北縣樂生療養院;甚至連同志們在北市常德街遭警方大規模攔街臨檢,此類新興的「同志人權」也包括在內。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楊長鎮表示,由於衛星空照地圖解析度高又精確,例如在鄭南榕出殯的遊行隊伍中,草根運動工作者詹益樺抗議政權不義,衝向蛇籠自焚的地點,「連斑馬線都看得很清楚,」網友們按圖索驥下,目前已有一萬多人瀏覽。

 在教育部贊助下,鄭南榕基金會也發起「中小學人權教案設計徵選」,即以「人權地圖」為基礎,希望老師透過實地走訪、編寫適合學生校外參訪教案,未來也將建立教案資料庫,並開放下載,豐富人權教學資源。

 楊長鎮說,目前地圖上每個點都會插上一朵代表追求自由火焰的玫瑰,他也鼓勵大眾一起上網替人權地圖編寫、拍照,參與這項長期持續的小工程,讓台灣人權遍地開花。




角落人權印記點滴訴不盡 2009-04-05


中國時報


【何醒邦╱綜合報導】

 今年是聯合國的「人權學習年」,歐美國家的人權教育早行之有年,然而你曾留意過台灣許多角落的人權故事嗎?下次經過這些人權事件地點時,不妨多留意一下,經由追尋前人的腳印,認識與在地連結的人權價值。

 彰化二林仁和宮是一座古老的媽祖廟,雖不宏偉卻是當地信仰中心,日治時期,更是台灣農民醞釀反對勢力的場景之一。一九二五年,二林地區許多蔗農齊聚媽祖宮(今仁和宮)前廣場開會,決定組織「蔗農組合」,挑戰日治時期不合理、剝削農民的糖業制度。然多次交涉未果,眼看採收期已到,組合決定拒絕採收,因而引爆衝突,農民相繼被捕。

 雖「蔗農組合」受挫,但全島性的「台灣農民組合」卻相繼組成,舉行大型示威活動,直到一九二九年,日本官廳進行全面整肅搜捕時,「台灣農民組合」領導的抗爭達四百餘次。

 又有些人權事件地點的發現,也需要點運氣。一九九三年,苗栗的白色恐怖受難人曾梅蘭出獄後,歷經數十年的輾轉尋找,終於在台北六張犁公墓的草叢中,找到當年被槍決的哥哥的墓塚,同時一併找到了二百多位同樣遭遇,卻無人知道下落的受難者埋葬之地。

 當時這片亂葬崗,每個墓碑只比一個磚塊大一些,碑上簡單地刻著往生者姓名與年代。這些墓塚經後人整理後,才以受難者紀念公園的形式呈現。

 不同於其他紀念碑園區,苗栗縣頭屋鄉象山村的「民主英烈公園」,則紀錄著白色恐怖期間一段同窗好友的情誼。一九五○年三月,多位關心時局的台中青年學子被補,最後有多人被處死刑或二年以上的徒刑。當時就讀台中商職的胡海基,在逮捕行動展開當天,因到他處參加廟會而逃過一劫,但同時也展開長達一整年的逃亡。後來為避免牽連友人,胡海基出面自首。

 自首雖免除牢獄之災,但胡海基還是難以忘懷這些死難的同窗好友,基於昔日情誼與共同理念,他決定建碑來悼念好友與其他受難者的亡靈。一九八五年,他捐出一甲的土地,並在許多人樂捐下,一九九八年紀念碑終於落成。





中國時報 2009-04-05

鄭南榕自焚廿周年舞蹈劇致敬

【何醒邦╱台北報導】

 《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自焚即將滿廿周年,昨日鄭南榕基金會以行動舞蹈劇重現當年歷史,向鄭南榕致敬;並將在明(六)日發贈《自由時代》紀念復刻版特刊,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當年爭取、捍衛言論自由的可貴。

 昨日在自焚現場(即鄭南榕基金會現址),多位舞蹈家再現歷史,在街上搭造出鐵籠式的「時代雜誌社鄭南榕總編輯室」,以舞蹈展現其燃燒、奉獻、昇華的力量,最後並於澎湃的大提琴樂聲中,向鄭南榕致敬。

 基金會也預告,將在明日二二八公園的追思晚會上,發贈《自由時代》紀念特刊。

 特刊主題為「好國好民」,邀集十多位當年《自由時代》雜誌的記者編輯、學者、部落客寫專論,內容包括相關人回憶、台灣廿多年來的民主發展、鄭南榕文章的整理回溯等,算是詩文合輯。

 其中也包括鄭南榕女兒鄭竹梅紀念父親的文章。鄭竹梅在小三時曾為殉道的父親寫了一首詩,「爸爸像太陽一樣,如果太陽不見了,我會哭,我會叫,但還是叫不回太陽。」廿年後,她也寫了一首八百字的詩回憶父親,詩中提到父親是「模糊的印象、卻又強烈鮮明的存在」,也讓她在父親過世廿周年,決定進一步書寫父親的故事。





Taipei Times Sunday, Apr 05, 2009, Page 1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09/04/05/2003440288


Taiwan remembers democracy pioneer

By Loa Iok-sin and Rich Chang

STAFF REPORTERS



A dance troupe performs outside the house where democracy movement pioneer Deng Nan-jung set himself on fire. The event was part of a memorial event arranged by the Deng Liberty Foundation yesterday.

PHOTO: LO PEI-DER, TAIPEI TIMES


The Deng Nan-jung Memorial Hall yesterday marked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democracy movement pioneer Deng Nan-jung (鄭南榕) with a renewed pledge to push for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

On April 7, 1989, Deng, then editor-in-chief of Freedom Era Weekly (自由時代週刊), set himself on fire as heavily armed police attempted to break into his office following his 71 days of self-imposed isolation after he was charged with sedition for the anti-government views expressed in his magazine, which published a draft “Republic of Taiwan constitution” in 1988.


The site of that office was later named Deng Nan-jung Memorial Hall in commemoration of his bravery in calling for “100 percent freedom of expression.”


At the commemoration yesterday, cellist Ouyang Hui-ru (歐陽慧儒) played folk music and poet Lee Min-yung (李敏勇) read a poem in memory of Deng.


Kenneth Chiu (邱晃泉), chairman of the Deng Liberty Foundation, said the foundation would continue to advocate freedom,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with Deng’s spirit in mind, and that he hoped the memorial hall would one day be an internationally known human rights museum.


Born in Taiwan in 1947 to a Mainlander family, Deng clearly and publicly voiced his support for Taiwanese independence on numerous occasions in the 1980s — a time when such statements could bring charges of sedition.


A libertarian, Deng believed in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established Freedom Era Weekly in 1984 in pursuit of what he called “100 percent freedom of expression.”


Many young Internet users yesterday remembered him by changing their screen names to a well-known quote by Deng.


A number of people online appeared with screen names like “My name is Nathan, I support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or “My name is Kai, I support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on social networks such as Plurk.com, MSN Live Messenger or Gtalk in a coordinated action to memorialize Deng.


In 1987, Deng made a widely known statement when delivering a speech at a rally in Taipei: “My name is Deng Nan-jung, I support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The statement could have gotten him into trouble because the issue of independence was taboo under Martial Law. However, Deng insisted on openly declaring his political ideology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freedom of expression was a fundamental right for all people.


Nathan, an Internet user who initiated the action on Plurk.com on Friday, said that he was inspired to do so after watching a documentary on Deng and reading a blog entry by an Internet user last year that criticized the public for forgetting the price that Taiwan had paid for freedom of speech.


Without advertising the action through the mass media,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joined Nathan’s online memorial had passed 100 as of yesterday afternoon.


“When you know that you enjoy the freedom you have right now because someone sacrificed his life for it, you don’t have any excuse to not join in,” said Huang Man-ting (黃曼婷), a university student. “Someone may think it’s a stupid project, but at least you should learn to show your friends your political ideology and tell your friends what you believe in.”


While most people chose to join the action using only their online nicknames, Huang is one of the few people who did so with her real name on Plurk.com, MSN and Gtalk.


“The coordination is meaningless if you use your nickname. If Deng fought for 100 percent freedom of speech, we cannot discount it,” she said. “The KMT is still so arrogant because they know most Taiwanese are too afraid of getting into trouble.”


The action will continue until Tuesday, which marks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Deng’s death.